脚踩坚实的大地 创作有温度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文艺工作的历史使命、根本方向与基本遵循,它不仅是文艺工作的价值航标与指路明灯,也是我们群文工作的指南针和方向盘。群文创作是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命力和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这决定了文化舞台价值的坐标,也确立了文艺作品的创作导向。
群文创作的根本目的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丰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市民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海的群文创作这些年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在上海市文广局的直接带领下,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每年原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不仅涌现了一大批符合“三贴近”要求,紧扣时代脉搏、表现现实生活、关注社会需求、反映百姓心声的群文节目和作品,为上海的市民文化舞台提供了坚实的内容支撑,也在全国各类赛事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归根到底取决于对创作导向的准确把握。在创作方向上,我们坚持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倡导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创作题材上,我们强调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关注身边人,反映身边事,聚焦民生,以小见大,情感真挚;在表现手法上,我们引导大家深挖内涵,把故事讲深、讲透,充满诚意表达,而在形式上,则简洁质朴,便于流传展示。上海在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的过程中,每天都发生着值得我们关注和让人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群文创作的生动素材。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群文作品关注的是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城市里涌动的人文情怀,反映的是微博微信、家庭教育、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买房换房、邻里亲情等社会热点问题和普通人的生活,可谓一件作品就是一个“核心价值观”的现身说法,一件作品就是一幅“城市发展”的精彩缩影,一件作品就是一次“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这些作品广泛在城市广场、社区舞台和乡间田头巡演,引发着百姓的共鸣,也润泽着大家的心灵。尤其是连续举办3年的上海市民文化节,进一步拉近了基层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基层文艺工作者长时间工作在普通百姓身边,扎根在社区火热的生活中,因此,不少组织、举办、参与市民文化节的生动故事成为今年“上海之春”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中参演作品的主题和内容,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市民演讲大赛、市民写作大赛、市民原创歌曲大赛等项目,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市民的文化自觉,每一篇讲稿、每一个故事、每一首旋律都是一件文艺作品,真实并充满了温情与力量,讴歌和传递着人间的“真善美”。
这些都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群众文化必须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这是群众文化最根本的特点与独特的优势。我们始终循着市民的关注在哪里,生活的本真在哪里,群文的创作就应该自觉延伸到哪里的指导思想,因为唯有脚踩大地,立身于人民群众之中,群文原创作品才有筋骨、才有温度,群众文化舞台才有内涵、才有活力。
日前,中共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强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要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作为全市群文创作的牵头和组织主体,我们将牢牢把握抓导向、抓辅导、抓平台、抓推广四大环节,带领广大群文创作骨干和文艺爱好者从生活的土壤中汲取养料,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富有情怀的群众文艺作品。
(作者张洁,系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党总支书记,本文为作者在“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一周年·上海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7197期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