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禄先生对花儿艺术的贡献

编者按:朱仲禄先生作为花儿艺术的集大成者,为花儿艺术的创作和研究做出了卓著贡献。此文选自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举办的花儿艺术进校园活动中师守成先生的专题讲座内容。师守成先生是原青海省文化馆馆长,作为大师的同事兼朋友,对朱仲禄先生的艺术活动、花儿演唱的实践、学术理论研究、传承发展等方面做了较为系统的、客观公正的梳理和评价,从而使我们对大师在花儿艺术上的贡献有了全面的认知。



师守成先生在青海师范大学作专题讲座


今天我很愿意和花儿艺术界的朋友们一起来探讨朱仲禄先生的花儿艺术活动以及他对花儿演唱实践、学术理论研究,花儿音乐和文学创作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朱仲禄先生作为西北花儿脊梁式的一代领军人物,他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艺术家对艺术的贡献,取决于他自身的艺术成就,离开成就谈贡献,便是虚无缥缈的、抽象的空谈。

基于此,有必要先把他从事花儿艺术活动以来主要的艺术实践活动和取得的成果作一个简单的梳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朱仲禄先生在他大半生的艺术生涯中,对花儿艺术做出的贡献。当然,在朱先生所处的时代和当时的文艺体制下,他不可能独立完成一件容量很大的花儿艺术作品。而必须同时借助于文学、舞蹈、音乐等诸多艺术家的合作才能实现他的花儿艺术创作的意图。我们无意于把一件成功的花儿艺术作品,如风情歌舞《花儿与少年》完全归功于他,但朱先生在音乐素材、舞蹈素材、文学题材方面所做出的创新创意却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只有他才最熟悉那些青海民间原生态的文化素材和青海民间舞蹈语汇。

综观朱先生的一生,值得注意的是,有两个年龄时段是他的花儿艺术活动的黄金时期。第一次是 1949 年 10 月至 1966 年 6 月,即朱先生从 27 岁到44 岁的 17 年中,也是“文革”中批判“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 17 年,这一时段朱先生主要是以花儿歌手、花儿演唱家的身份活跃在歌坛上,由此获得了“花儿王”的称号。第二次是 1978 年至2007 年去世的 29 年,这一时段朱先生主要是以花儿创作、研究、教授和传承人的身份活跃在歌坛上,更加突显出花儿学者的形象,主要的花儿研究、创作也产生在这一时期。

下面简单地罗列一下朱先生早期的主要作品并作一粗浅的评述。1953 年中国唱片公司灌制出版了朱先生的《上去高山望平川》和《尕老汉》这是中国音乐史上出现的第一张青海花儿和青海汉族民间宴席曲唱片。前者至今被学术界尊为旷世经典之作,后者则成为汉族宴席曲的代表作。

1957 年中国唱片公司灌制并出版了《袖筒里筒的是千里眼》和《一对雪白的鸽子》。这两首花儿无论是修辞、拟声、渲染意境、营造气氛等方面均达到了极高的境界,特别是对鸽子动感的声腔刻画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意境。之后许多花儿歌手都演唱过这首花儿,但至今还没有一位望其项背者。

1954 年,西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朱先生编选的《花儿集》,这是继张亚雄先生之后中国文化历史上又一本以西北花儿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艺术文集,其中有花儿唱词近 800 首,花儿曲令简谱 60 多首,另有 8 千多字的《花儿介绍》一篇,较系统完整地介绍了西北花儿(特别是河湟花儿)产生的历史渊源,社会背景、自然地理条件、人文环境,从社会学的视角对花儿进行评述,开创了花儿演唱者同时进行搜集整理研究的新风。

1956 年,为迎接全国专业音乐、舞蹈比赛,西北人民艺术剧院积极创编歌舞节目参赛。朱仲禄和音乐家吕冰、舞蹈家章新民合作,创编出了以青海汉族民间小调为音乐素材,以青海民间舞蹈“八大光棍”为舞蹈素材的风情歌舞《花儿与少年》,同年秋西安歌舞团将它带到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引起世界轰动。《花儿与少年》也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享誉国内外歌坛的民族风情歌舞节目。

同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花儿与少年》。

1966 年到 1977 年的这十一年,是朱仲禄先生人生的低谷期。尽管处于落难境地,但他对花儿艺术的挚爱和追求,却始终痴心不改。之后先生多次自谑为“花痴”,大概也缘于这种心态。

朱先生后来曾多次谈到,在被监督劳动的日子里,他每天都在心中琢磨、构思花儿新词,很多在恢复工作后发表的花儿作品,其实早在被流放的日子里就打好了腹稿。难怪在重新工作后,他很快推出了一批花儿新作。“花儿王”在沉寂了十一年后,又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落实政策后,朱先生调到省群艺馆工作。十年浩劫耗尽了他花儿演唱艺术最宝贵的年华,但劫难生活使他对花儿的思考、研究、创作更趋成熟、理性、理论化。他将主要精力转向花儿的理论研究、新花儿创作以及花儿教学方面,这期间他的一大批新作不断问世,如《旱地里结金豆哩》获全省建国 35 周年文艺作品优秀奖;花儿词《黄莺声声问柳梢》获中央电视台、全国儿童委员会纪念奖。

出版磁带《花儿王朱仲禄演唱专辑》、《花儿王朱仲禄演唱续集》、《中国西部之音》、《三拳两胜喝干了》、《尕妹给了我半个心》、宴席曲《一个尕老汉》。这些花儿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人们热烈的反响,使经历了十年文化禁锢的老百姓们又一次盼来了久旱的甘露。

1986 年,朱先生的花儿《心上的花儿》和《尕妹是才开的牡丹》获文化部、广电部举办的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三等奖和辅导二等奖。

1953 年至 1981 年朱仲禄先后受聘于中央音乐学院、西北艺术学院、中国声乐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进行花儿教学和研究。晚年带出了一批全国有名的歌手如马俊、索南孙斌、张存秀、张朵儿、樊晓荣等。

1989 年论文《花儿演唱技巧的探索》获全省建国 40 周年文艺创作优秀作品奖;2005 年,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为朱先生颁发“青海省从事文艺工作50 年老文艺工作者纪念”证书。

1991 年,朱先生被收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

2001 年,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朱先生的作品专辑《爱情花儿》。

2006 年,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了中国原生态演唱系列之《“西北花儿王朱仲禄”》。

2007 年,朱先生荣获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颁发的“中国民歌杰出传承人”称号。从以上介绍中可看出,朱仲禄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花儿演唱家,同时是一位花儿的创作者、研究者,是集演唱、传授、创作、研究为一体的学者型艺术大师。花儿学者张君仁先生说:“朱仲禄是一个具有全面修养的‘花儿人’,他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民歌手,他本人丰富的人生经历,全方位的修养以及他对花儿艺术的杰出贡献,使他成了那个时代花儿艺术及发展的杰出代表。”

胡松华先生说:“整个花儿这门民族民间艺术领域里面,从挖掘整理到传承发展、创作、研究,朱仲禄先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学者乔健中对朱老先生的评价是:“在花儿两三百年的传承历史上,出现了朱仲禄这样的歌王,非常难得。老人几乎把全部的生命心血都投入到这种艺术里面,他确实对花儿这种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他这个花儿王,我觉得不是小王,而是大王。”

朱仲禄重要的花儿创作、演唱作品:

《摘下月亮当镜子》、《上去高山望平川》、《骑上大马上朝鲜》、《天上的乌云散了》、《阿哥的憨敦敦》、《袖筒里筒的是千里眼》、《油泼辣子油泼蒜》、《手拿上碌碡打月亮》、《雪白的鸽子》、《北斗七星刚七点》、《毛毛雨里抓蚂蚱》、《阿哥好比白棉花》、《尕阿哥世下的面皮软》。(作者:师守成        原青海省文化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