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青海各地活动精彩纷呈

 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精神,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统一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的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各地积极落实,一系列贴近实际、亲民乐民的展示活动精彩纷呈。


海西州

6月10日,为期五天的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青海主会场宣传展示活动在海西州德令哈市中心广场盛大开幕。活动期间,包括格萨尔、藏族扎木聂弹唱、土族纳顿、汗青格勒、回族宴席曲,青海平弦、黄南藏戏、土族婚礼、尚尤则柔等1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西宁八门拳等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轮番上演;热贡艺术(唐卡、堆绣)、土族盘绣、加牙藏族织毯技艺、湟中银铜器制作及鎏金工艺、河湟堆绣、河湟剪纸、海西州蒙古族服饰制作技艺、刺绣技艺、木雕技艺等18项国家、省级非遗项目进行了传统技艺项目现场展示,让群众近距离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成为推动非遗传承的务实之举。同时,省文化新闻出版厅非遗处、省非遗保护中心、省文化馆、海西州群艺馆等部门领导、专家及部分非遗传承人到海西汉族刺绣、堆绣传承基地、蒙古族服饰传承基地、德都蒙古全羊席民俗传承基地、八音淘哈民俗传承基地进行了参观指导和交流学习。(海西州群艺馆供稿)


果洛州

6月10日,由果洛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和州群艺馆在大武镇格萨尔文化广场联合举办了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遗产”为主题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公益宣传活动,

活动通过多种展板、发放《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宣传册、非物质文化遗产音像制品、格萨尔书籍《驼铃之战》、《香香药宗》等民族民间资料,以及工作人员用藏汉双语生动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方式,集中展示了果洛州六县非遗保护成果,倡导了正确的非遗保护理念。(果洛州群艺馆供稿)


平安区

6月10月,由平安区文体局主办,平安区文化馆承办的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在平安区中心广场开展。

活动现场彩旗飘飘,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平安区省级非遗项目“青海眉户戏”和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河湟花儿”登台亮相,向广大群众展示了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此次活动共悬挂横幅8条,展出展板10块、印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文物保护法》等宣传资料1000余份,惠及群众2000余人次。(平安区文化馆供稿)


大通县

6月10日,由大通县文化馆举办的大通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暨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进校园”成果汇报演出活动在县花儿步行街举办。

特别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将“非遗”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增强了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传承意识。

活动共悬挂横幅3条,展出展板7块,并向现场群众免费发放由县文物管理所制作的文物宣传手提袋500余个,围裙200余条,《大通文物宣传册》500余册。(大通县文化馆供稿)



贵德县

 6月9日,贵德县文化馆在贵德县影剧院广场组织开展了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演活动。

 活动除了悬挂宣传横幅,发放藏汉两种文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问答宣传资料以外,还以图文并茂、实物展览、传承人现场技艺展示、非遗节目展演等多种形式,向在场观众推介尚尤则柔等贵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群众了解非遗、了解传承人提供了更为直观的动态感受。(贵德县文化馆供稿)


循化县

6月8日,由循化县文化旅游局主办,县文化馆参与组织的非遗展览、非遗专题讲座等非遗保护宣传日活动在县文化活动中心举办。

活动邀请撒拉族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马明善就《在“一带一路”视野中探究中国撒拉族的精神高地》为题作了专题授课,同时介绍了循化县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情况,吸引了来自循化县非遗传承人、文化产业及旅游相关部门人员近70多人热忱聆听。讲座之余,活动还展出非遗展板38块,发放非遗宣传资料近2000余份,县电视台连续6天滚动播放《风情中国之骆驼泉边》、《河湟记忆—撒拉族口弦制作技艺》、《针尖上的美丽画卷-撒拉族刺绣》等非遗宣传片。

活动期间,循化县相关领导为循化县孟达大庄村等5家传习所授予了县级非遗传承基地牌匾,鼓励广大群众保护、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循化县文化馆供稿)